艾滋感染者、精神障碍患者不是“不定时炸弹”
——致法制网、法制日报
北京爱知行研究所近日看到法制网、法制日报记者杜萌的一篇报道,名为《艾滋病毒感染者“潜水”无法防治基层人员缺乏难以应对工作难度 创新艾滋病与精神疾病特殊人群社会管理需强化基层力量》。
该报道将艾滋病毒感染者、精神障碍患者划为特殊人群,说他们“几乎成为社会公共安全的不定时炸弹”,并称,“艾滋病与精神疾病对于社会良序和公众人身安全来讲,具有较大的潜在危害性,是特殊人群管理中的两个难点”。
一.北京爱知行研究所对此报道表示谴责。
该报道涉嫌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精神障碍患者歧视,造成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精神障碍患者的污名化。
《艾滋病防治条例》中,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治以及关怀和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宣传教育,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艾滋病防治的社会环境。
《精神卫生法》(草案)中,明确规定全社会应当尊重、理解、关爱精神障碍患者。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歧视、侮辱、虐待精神障碍患者。
因感染艾滋或精神障碍问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精神障碍患者均遭受巨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他们所遭遇的社会歧视也是显而易见的,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来自于“标签”,正如该报道中的所谓的社会公共安全的“不定时炸弹”,这种说法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精神障碍患者是不公不当的,这是典型的“有罪推定”,这是标签,这是歧视,这是污名化!我们不解为何要将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精神障碍患者比作“不定时炸弹”?感染艾滋病毒以及精神障碍的事实,已经令他们身心疲惫,而这种标签又使得他们濒临崩溃。
作为一家从事艾滋防治事业多年的公共卫生公益机构,北京爱知行研究所基于基本人权和反歧视的理念,一贯倡导对于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人以及精神障碍患者更为平等、尊重和接纳的社会氛围。我们强烈反对媒体舆论将弱势群体钉在道义的十字架上,而让他们承受社会歧视和道义批判!
二.北京爱知行研究所对此报道背后所反映的相关问题表示担忧。
该报道称,针对艾滋病毒感染者,相关部门建立了新型管理模式,强劲的政府主导由“公安、卫生、文化、工商、宣传、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等” 多级部门配合管理。报道称各级艾滋病防治委员会成员单位委、办、局逐步增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立了性病、艾滋病防治科,包括监测、检测、咨询、治疗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体系和网络已日趋完善。
该报道称,信息化管理精神疾病患者,首都建立了“北京市精神卫生信息管理系统”,这套系统于2011年3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它将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碍、重度精神发育迟滞及癫痫所致精神障碍这6类疾病纳入重性精神疾病管理范畴,按患者的病情情况及目前生活状态分为6个风险等级进行管理。来自北京市各区县相关机构搜集整理好的相关信息进入管理程序后经过分类、分级设置、色系标识等等梳理,变成条理清晰、指向明确的管理参数,方便管理者快捷、清晰地找出目标信息。这套系统的运作不仅搜集了全市精神卫生的管理信息,还关联着医疗机构与诊治医生的具体职责。
北京爱知行研究所认为对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人、精神障碍患者来说,政府各级部门、医疗、社会保障系统应当把精力和财力致力于为这些群体提供更为实际更为有效的社会保障机制上,包括救助、治疗、社会融入方方面面,而不是建立名单和管控机制监控、防范、控制他们,将他们想当然的认为是“不定时炸弹“。对于很多感染者、精神障碍患者,他们的社会保障和社会融入问题可能是亟待解决的。当这些人的基本生存无法保障的时候,当这个社会对于他们还不够容纳关怀的时候,建立档案管控的做法只会让他们的生活环境更为恶劣。
北京爱知行研究所对于该报道所反映的相关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深表遗憾,我们要求有关人员作出解释并公开道歉,消除不良影响。也希望法制日报、法制网承担起社会责任来,从媒体舆论工作方面,促进平等、尊重和接纳的社会氛围。对于相关问题,我们也将持续关注!
此致。
北京爱知行研究所
2011年8月2日
后附报道原文
艾滋病毒感染者“潜水”无法防治基层人员缺乏难以应对工作难度
创新艾滋病与精神疾病特殊人群社会管理需强化基层力量
来源: 法制网 (责任编辑:于澄)
http://www.legaldaily.com.cn/index_article/content/2011-07/22/content_2806763.htm?node=5955
艾滋病毒感染者可能会感染谁、重症精神疾病患者何时发病伤及公众……艾滋病毒感染者、重症精神疾病患者几乎成为社会公共安全的“不定时炸弹”。然而,受观念、资金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对这些特殊人群的管理仍有欠缺之处。如何加强和创新特殊人群管理工作,正考验着相关部门的社会管理能力。
□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调查
法制网记者 杜 萌
艾滋病与精神疾病对于社会良序和公众人身安全来讲,具有较大的潜在危害性,是特殊人群管理中的两个难点。
如何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与精神疾病可能对社会公众带来的威胁,《法制日报》记者对北京市三级卫生机构进行了调查走访。
艾滋病毒检测向基层延伸
在北京市朝阳区十八里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看到一楼一间诊疗室的毛玻璃门上标有“VCT咨询室”字样,护士张毅正在室内值班。
“VCT”的语义为艾滋病免费自愿咨询检测。
“来这里咨询的人,是那些有过高危行为,又担心自己感染性病或感染艾滋病的。我们对咨询过程完全保密。”张毅指着文件柜里的一排档案卷宗说。
朝阳区十八里店位于北京市城区东南方向的城乡结合部,这里的户籍人口约有3.6万余人,而登记在册的外来人口达20余万人。
十八里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王同庆说,2006年,国家对防治艾滋病、性病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而现实中三级医院对性病病人、艾滋病人只管治疗的方式已显露出预防工作的缺位。此外,由于流动人口激增,感染性病、艾滋病的势头有上升的可能。基于这些背景,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尝试在基层建立监测哨点。2006年7月,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指导站在十八里店医院成立。
这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据王同庆介绍,在朝阳区疾控中心的支持和协助下,十八里店医院首先进行了全员培训,针对一般人群、外来人口和娱乐场所工作者展开防治宣传;针对高危人群重点授课。十八里店医院改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后,中心工作人员延续了已往的工作,同时将宣传范围拓展到工地、农贸市场、学校和公司。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每月定期去娱乐场所授课、发材料、体检、发放安全套、提供咨询,使得这项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我们的工作重点是进行有效的行为干预。”王同庆说。
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所副所长姜树林告诉记者,十八里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性病、艾滋病防治指导站,在全国属于为数不多的社区性病、艾滋病防治机构。目前在朝阳区43个街道和地区办事处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仅有十八里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有“VCT”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
十八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该中心开展性病、艾滋病检测工作至今,已有数千人进行过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测,其中筛查出数百名性病患者和百余名HIV感染者。
防艾工作难度逐年增大
“加大监测检测力度、最大限度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今年北京市艾滋病疫情监控和防治的一项重点工作。”姜树林说,“艾滋病预防不是一个部门就能完成的,需要公安、卫生、文化、工商、宣传等很多部门的配合。市卫生局要求我们把工作重心向基层下沉,现在街道和乡镇政府都能积极支持配合,工作有了很大进展。”
4年前,姜树林所在的朝阳区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部门只有五六个人,目前增至十几个人,但工作难度和压力逐年增大。在姜树林看来,基层工作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增加基层工作人员的人数,如何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上级部署的各项任务能否落到实处。
目前,特殊人群管理工作仅由主管部门孤军作战的现状被诟病为缺乏有效管理合力,但记者采访了解到,北京市在大力推进防控艾滋病这项工作中体现出强劲的政府主导效率。
记者从北京市卫生局了解到,2004年,北京市成立了艾滋病防治委员会,该委员会主任由主管卫生工作的副市长担任。截止2010年,该委员会成员单位从起初的26个委、办、局增加到33个。各部门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共同为防控艾滋病努力工作。
北京市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处干部徐征向记者介绍,现在全市各区县均成立了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立了性病、艾滋病防治科,包括监测、检测、咨询、治疗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体系和网络已经日趋完善。今年,全市的艾滋病防治工作继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依法防治、科学防治”的原则,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免费自愿咨询检测(VCT)网点建设,在医疗机构逐步建立医务人员主动提供的艾滋病咨询检测(PITC)机制。
记者问徐征,目前防治艾滋病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徐征说:“目前仍有一部分感染者处于‘潜水’状态。如果他们不主动检测,我们将无法获知他们的感染状况,也很难为其提供相应的服务,不掌握谁是病毒感染者,不知道病毒感染者可能会感染谁,就难以诊治,更难以预防。”
信息化管理精神疾病患者
在全国各地,精神疾病患者突然发病并伤及无辜者的事件时有发生,如何做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和服务工作,是考量各级城市管理者处理社会突发公共应急事件的基本功。
在北京市卫生局妇幼与精神卫生处办公室,一名负责人坐在电脑前向记者边演示边介绍。记者看到的是“北京市精神卫生信息管理系统”的操作页面。
据这名负责人介绍,这套软件系统经过了整整4年的研制、调整及试运行,于今年3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这套软件在研制过程中不断地汲取国家和北京市在精神卫生事业领域里制定的大政方针及工作宗旨,将科学理念细致地融入各个操作环节,体现了北京市卫生系统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侧面”。
“我们将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碍、重度精神发育迟滞及癫痫所致精神障碍这6类疾病纳入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的范畴,按患者的病情情况及目前生活状态分为6个风险等级进行管理。”这名负责人说。
顺着电脑屏幕上显示的内容,记者看到那些来自北京市各区县相关机构搜集整理好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进入管理程序后经过分类、分级设置、色系标识等等梳理,变成条理清晰、指向明确的管理参数,方便管理者快捷、清晰地找出目标信息。
据介绍,这套系统的运作不仅搜集了全市精神卫生的管理信息,还关联着医疗机构与诊治医生的具体职责。
“创建世界城市,是经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中提出的城市发展目标。”北京市卫生局妇幼与精神卫生处的这名负责人说,“就本职工作来说,我们已经做的和正在做的,就是在为实现这个目标持续不懈地努力。”
--
北京爱知行研究所
电话:010-88142132 传真:010-88142133
爱知行动 LOVE KNOWLEDGE ACTION
http://www.aizhi.net/
Twitter: @azxing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